【名师解读】2025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
【点评一】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 张明明
2025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对于引导初中物理教学应重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命题形式与变化
试卷采用一卷制,由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四部分组成。选择题,共10道,计20分;填空与作图题,共6道,计18分;实验与探究题,共4道,计22分;综合题,共3道,计20分。试卷结构与2024年保持一致。
二、内容与特点
1.强化基础考查,落实立德树人
本次试题立足真实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第1题以放在桌面的杯子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能力;第21题以课桌上的书本为研究对象,考查重力和压强的简单计算;第2题以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为例,考查光现象的识别;第3题通过观看演出的生活体验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第4题以我国先进火箭技术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物质不同物理属性的识别和应用。促进学生对先进科技成果的关注,让学生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中拓宽视野,坚定科技强国的信念。
2. 促进学科融合,体现时代气息
劳动教育和体育也是物理试题不可或缺的部分。第5题通过提水这一常见的劳动场景,与定滑轮结合考查受力分析、功、功率及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第6题通过家庭电路考查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育运动为物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真实的实验数据,第8题和第11题通过学生日常跑步、跳绳等锻炼方式,考查机械运动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凸显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实验
试题注重实践性的考查,通过提问、证据、解释和交流四个科学探究的要素,考查学生是否真做实验。第19题以测量小灯泡电阻为背景,考查电压表、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第20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相关知识设计并制作密度计,随后进行交流与评估,确定最适合的方案,最后利用所设计的密度计准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试题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指向关键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综合题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发展的热点问题,提升将实际问题模型化并加以解决的能力。第22题以常见家用电器为依托,综合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电热的计算和多挡位电路的设计;第23题对比传统火力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要求学生获取、提炼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该题计算量较大,思维过程复杂,有助于培养学生梳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的形成。
试题整体难度稳定,经过适度优化与创新,突出真实性和生活化,精确把握从学科知识、能力发展到素养提升的循序渐进,彰显物理学科独特的学科魅力,既“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点评二】对标新课标凸显“双基+能力” 西安雁南中学高级教师 陈科
2025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试题形式、内容和命题特点均体现了创新性和实践性,试卷题目“立足基础、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创新情境”,更加凸显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以下从考题形式、内容、变化、特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考题形式
1. 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10个单项选择题,题目覆盖基础知识,部分题目结合生活情境。 填空与作图题(约20分):包含简单计算、现象解释和作图。 实验探究题(约20分):侧重实验设计、知识迁移,现象分析和结论总结。 综合题(约20分):涉及力学,电学,新能源优化利用等。 题量适中,兼顾知识广度和深度。
2. 命题风格
选择题:部分题目结合生活情境,凸显知识的应用,其中选择题第9题通过外部用电器工作状态判断内部电路连接方,同时考查了学生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作图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和电路连接知识,体现基础和能力并进的要求。 实验探究题:强调实验设计、图像分析和方法改进,例如“测量小灯泡电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等经典实验变式。 综合题:最后一题以新能源、科技应用为背景(如风力发电、氢能、煤、能源利用效率等),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整合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考查内容
1. 核心知识点
力学中的压强、浮力、运动与力,电学的电路分析、欧姆定律、电功率计算是高频考点。热学与能源中涉及热值、热量,能量效率计算等。电学中的高低温档题也是考察的热点。
2. 突出实践与应用
试题紧跟时代和前沿科技,设计情境体现学科特色,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电磁继电器原理和密度计原理及应用考查。
三、近年变化趋势
1. 强化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原型,增加开放性提问,考查学生思维灵活性。
2. 跨学科融合
部分题目结合数学(图像分析)、化学(电解水)等知识,例如通过图像分析等。
3. 关注科技前沿
引入风力发电,氢能从能源优化和节约,环保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社会价值。
四、试题特点
1. “双基”与“素养”并重
70%题目考查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公式应用、仪器读数,30%题目体现科学探究、模型建构等核心素养。
2. 真实问题导向
题干素材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如“密度计下端有金属丝的好处;杠杆上挂钩换成吊环的好处”。
3. 分层设计明显
综合题三道题:第一题基础题(应用公式),第二题中等题(需进行分析设计电路),第三题新能源(考查学生信息提取整合,计算能力)。
4. 德育渗透
通过试题传递“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理念,如“风力发电替代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