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解读】2025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2025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旗指引下,设置“美好家园建设”语文系列主题任务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考查,按语文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进行设题,以教、学、评一致为“依标命题”的指针。全卷力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学科组命题思路
一、坚持立德树人目标,重视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传承
2025年初中语文卷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以“美好家园建设”主题系列活动为主线构架全卷,“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革命文化、红色基因贯穿全卷。第一板块“山水家园”主题活动,以革命烈士方志敏对美丽中国的赞颂和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歌颂祖国的语料进行设题,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同时,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的革命文化。第二板块的“心灵家园”文学阅读活动,所选作品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诗意和谐”,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名著阅读,非常注重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以《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行设题。第三板块的“生态家园”主题活动,既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同时也引导学生向自然探索、向微观世界探索、向宇宙探索。第四板块“文化家园”古诗文阅读活动,以中国特色的画论和题画山水诗进行设题,引导学生确立文化自信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第五板块“精神家园”表达交流活动,引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喜欢的诗人歌德的《守望者之歌》来引发学生的写作想象,激发学生叩问初心、向理想进发、向宇宙探索,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谱写壮丽的人生乐章,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主张。全卷坚持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坚守语文学科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
二、强化素养立意命题,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
试卷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坚持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向,坚持课标所要求的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命题原则。全卷结合“美好家园建设”语文系列主题任务活动,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环节,全面考查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水平。
(一)开放性:各板块均突出开放性题型的设置。如,语言运用板块的第2、4、5题;再如阅读鉴赏板块的第9题——要求考生对原作具有召唤结构的留白处进行场景描写的补写;再如梳理探究板块的第11、12、13题,全是开放性题型;表达交流板块的写作,三个专题:“眺望与凝思”“远近起伏都是歌”“宇宙深处的那束星光”,既是对材料中诗歌的呼应,同时又是完全开放的启发性剖题,非常有利于考生的个性化发挥。
(二)综合性:设置综合性任务,注重考察多种能力、多种素养的综合。如,第2、5、9、11、12、13题,都是综合性任务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考查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既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思辨性、创造性。
(三)探究性:设置探究性任务,考查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5、9、12、13、20题,均需结合材料去创造性完成任务。考一体化理念的践行。
三、按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设题,促进教、学、评一致
全卷各板块和小题,按语文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设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注重引导考生将课内所学向课外迁移,注意为学生解题提供支架,力求促进教、学、评一致。
(一)按语文学习规律设题: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板块,力避机械记忆式的考查,而是结合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境,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式运用,第1、2、3、4、5题,均按“在做中学”的语文学习规律来设题。同时,第1-5题,均按汉语的造字规律、语音发展规律、用字规律来进行设题。另外,第1(2)、1(3)、4、6、14、15题均为解题提供了支架,引导语文的教和学,促进教、学、评一致。
(二)按语文教育规律设题:全卷各板块,以递进关系设置,前一板块的任务设置为后一板块的任务解决起铺垫作用,卷中的第五大板块——写作板块(第20题),是第一至四这四大板块(第1-19题)铺垫、综合之后的进一步提升。全卷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有机整体,这样的任务设置,非常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
(三)注重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既是语文学和教的规律,也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评一致的要求。试卷的命题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第四大板块活动主题的任务设置,是对教材九年级下《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的迁移;第五大板块的写作任务,以白话诗歌来激发写作想象。这样设题,对于促进教、学、评一致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任务设置注重情境化,情境设置真实
任务情境化,任务、情境要真实,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命题要求。试卷严格按此要求进行命题。第一大板块“山水家园”主题探访活动的相关任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试卷按“山水之旅”与“人文之旅”的融合来进行设题,任务完全与学生真实的旅行会遇到的问题一致。第二、三、四板块,任务的设置覆盖了日常生活情境、学科学习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这些任务的情境设置,与学生在现实中会遇到的情境完全一致。如,第6、7、8题的阅读鉴赏任务,第9题的补写作品召唤结构处的任务,第10题的文学阅读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精神引领,第11-13题的跨学科学习情境等,任务与情境完全契合,情境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完全一致。特别是第17、18题,前者是站在画家应该如何去绘画以实现“造真实之境”的角度设题,后者是站在赏画人和读诗者应该如何“入境”去鉴赏的角度设题,其情境任务非常真实。
语文学科专家评析
2025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以丰富的文化情境、思辨的阅读材料、结构化的任务链条、开放性的写作命题,构建了“立德树人、以思启智”的考查体系,体现了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
深耕文化强思维,融通实践考素养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正高级教师 王 伟
诸暨市大唐街道草塔初级中学 正高级教师 徐文凯
1.厚植文化底蕴,彰显育人价值
全卷以学校举行“美好家园建设”系列活动为情境,设置了“山水家园”主题探访活动、“心灵家园”文学阅读活动、“生态家园”专题学习活动、“文化家园”古诗文阅读活动、“精神家园”表达交流活动,聚焦“家园建设”主题,通过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发挥语文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试题语用素材的选择,从方志敏、端木蕻良对家国的赞美到立意深远的《橹声如歌》,再到中华传统典籍中的自然观,充满了文化味和思想性,体现了以文化人的价值引领。
2.注重学习功能,着力思维考查
回扣教材,关注学习能力的迁移。试题中比喻句的仿写,反复手法,象征意义,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想象性描写,文言文阅读中“阴晦”的含义推断及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相关考点均来自教材。既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测评,也是教学考一体化理念的践行。
关联语料,体现“测试即学习指导”的功能。以古诗文阅读为例,第15题对“别云烟”意思的推断,是在理解“分气候”一词的基础上完成的;第17题要结合材料一来推测材料二中的“轻烟”会是哪个季节的云;第19题用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论证观点。试题中语用材料互相佐证,互为补充,互为阐述,强化学用结合,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
追求个性化解读,强调思维品质的考查。无论是第1题汉字音形义的选择、第8题对“为难”原因的探究、第9题对留白内容的想象和描写、第10题名著象征手法的考查,还是第20题根据诗歌创写作文,都讲究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强化学习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如“生态家园”专题学习活动中,材料三干预花期的做法与材料一孟子的观点形成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阐释对“不向自然过度索取”的理解,考查逻辑推理与辩证思维能力,实现“思辨性阅读”任务群的落地。
3.强化问题解决,凸显核心素养
在真实做事中解决问题,在综合考查中测试素养。第2题对“行山水,阅家园”活动队旗图案的选择,需要学生解读图文,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以语文素养为根本,融合书法、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书签内容的仿写、活动方案主题和形式的提炼、对画中人动作心境的描写,试题设置均指向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需要学生在做事中对知识进行梳理、筛选、整合,形成结构化的体系,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在多元开放的答案中让素养可教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