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必看!2025全国真题预测本省第三期来了!(历史)

2025年06月23日 12:06:15 来源:武老师·中考云备考

       2025年全国各地中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武老师·中考云备考上线2025全国真题预测本省】栏目!精选2025全国中考真题中广东省最有可能考的趋势新题隔日上新一期至考前,提前见新题型、新考法、新形式试题拓宽视野,查漏补缺。


预测内容

题号

选题理由

预测一  教学提示考法

2025江西21题

2025江西21题要求学生从不同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并与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符合广东落实考查2022年版课标教学提示要求的命题特点

预测二   

项目化学习

2025安徽19题

2025安徽19题以“人类与河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符合广东落实考查2022年版课标教学提示要求。且试题主题“人类与河流”符合广东落实小切口综合的命题理念


 预测一  教学提示考法 


试题1:2025江西  21题

21.时空观念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请从材料中任选一幅图给它补充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综合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参考答案】

1)示例6标题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理由①图中有“汉”字样②图例显示“海上航路”③线路沿海而行④线路显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2)信息中国古代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历史人物为文明交往作出杰出贡献商业贸易推进文明交流交通发展促进贸易往来。


 预测二  项目化学习 


试题2:2025安徽  19题

19.某班师生开展主题为“人类与河流”的项目学习。以下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人类与河流”大事记(部分)

中国

世界

①远古时期的长江,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

②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水患。

③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  A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④隋朝开凿了一条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①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B  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②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③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④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但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⑤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

——据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整理

【任务一】梳理史事 完善素材

(1)写出表格中A、B处内容。

 

【任务二】制作展板 宣传成果

(2)自大事记中任选一项,从历史的角度作简要介绍。

 

【任务三】探究问题 提升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与河流”,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灵渠;B:尼罗河。

2)示例1:隋朝开通大运河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征发民力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 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示例2:美国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来扭转经济形势。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当时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示例1:江河治理利于中华文明赓续与发展

       禹治水消除水患,保护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都江堰的修建,减少洪涝灾害、扩大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助秦完成统一。开凿灵渠,有助于巩固统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经济、社会与文化联系,对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江河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中华文明赓续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示例2:人类与河流应该和谐共生

       河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河流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便捷了商品的流通和人类的迁徙,如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助于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河流污染也日益加剧。

       因此,人类在利用和改造河流活动中,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谐共生。